近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发文章,罕见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DeepSeek 的成功,并就此探讨中国教育体系的崛起。文章虽力图保持“平衡”姿态,但字里行间,仍难掩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复杂心态。
文章以一句颇具意味的标题——“DeepSeek 的成功是中国教育的胜利吗?”开篇,本身就透露出西方的某种疑虑与不甘。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中国科技的进步,似乎总带着某种“不可思议”的色彩。但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以及其核心团队完全由中国本土大学培养的人才构成这一事实,却让西方长期以来对中国教育的 “刻板印象” 遭遇有力挑战。

中国教育体系已与美国并驾齐驱?
DeepSeek 的成功,无疑给长期以来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持怀疑态度的西方舆论,带来了一次不小的震动。美国媒体纷纷报道,这家中国初创公司“撼动了人工智能界”。而更令他们感到“惊诧”的,或许是中国本土教育体系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
文章援引中国网民的评论,直言“DeepSeek 的成功,证明了我们教育绝对牛”。这或许略带民族自豪感的“自夸”,却也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自身教育体系日渐增强的自信。
甚至连西方科技界也开始反思。美国社交媒体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就公开表示,中国学校的激烈竞争,正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他甚至警告美国,若不改革教育体系,或将把科技领导权拱手让与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