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听过“猫贷”?别急着觉得新奇,先听我讲个河南郑州的故事——有位女士因为爱心领养了一只“免费小猫”,结果七天后猫没了,可每月389元的“猫粮贷款”还得继续还。是不是觉得脑壳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猫更是最贵的套路。

一、猫没了,债还得还:这是什么操作?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女士在商场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免费领养小猫”。想想,出于爱心,领养一只猫咪也挺好的,反正每个月花389块钱买猫粮、猫砂啥的,也算是理所应当。何况商家还强调,签协议是为了防止弃养,保护猫咪。听起来是不是还挺有道德感?
结果,猫领回家才7天,就不幸病死了。这时候问题来了,协议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即便猫死了,这每月389块的贷款你还得继续还。不然呢?影响你的个人征信!
如果你想维权,麻烦更大。按照合同,这不算诈骗,而是民事纠纷——只能走诉讼程序,耗时耗力,结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换句话说,这笔钱,你想赖也赖不掉。


二、商家的“套路设计”:绑定消费最大化利润
商家为什么不一次性卖给你,而非要搞成这样?答案很简单:长期绑定,利益最大化。
如果一次性卖猫,那你买了猫就拍拍屁股走人,猫粮猫砂去哪儿买完全看你心情。但换成“分期领养”这个玩法,就等于给商家锁死了未来的消费,每个月389块钱的猫粮“稳稳到账”,商家笑得比你家猫还开心。
最关键的是,他们把这套操作包装得特别高大上,说是“为了爱心”,避免中途弃养,确保猫咪有稳定的生活保障。你听着是不是还挺感动?但翻到合同后面那不起眼的一行字,“即便猫死亡,仍需履行还贷义务”,瞬间让人头皮发麻。

三、猫的来源和健康,真的可靠吗?
再说回猫本身。这种“免费领养”的猫,健康状况往往没有保障。猫的来源模糊,体检记录模糊,就算签协议的时候你问得再多,商家也可能随便搪塞几句——“这猫刚来,没问题的”“有点应激反应很正常”,最后一推二六五,反正只要你签了字,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猫死了怎么办?商家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合同写得清清楚楚,你没得商量。而且这种事情,法律上属于合同纠纷,不是诈骗。走民事程序就算你耗上几个月,大概率还是“哑巴吃黄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