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分享 > 免费教学 > 考研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

考研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

发布时间:2024-12-21 13:32:42来源: 13041198719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日正式开考。此前,教育部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88万,相较于2024年的438万,报名人数降低50万,为连续第二年下降,且较之2024年,下降趋势更明显。考研人数“跳水”背后有怎样的原因?是否意味着“上岸”变得容易了?
 
 
研究生规模增长不再是稀缺资源
 
自2016年开始,考研报名人数曾连续八年递增,从2015年的164.9万人上涨到2023年的474万人。其中,2019年及2022年同比上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20%。而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的474万减少了36万,同比下降约7.6%,2025年下降比例进一步上涨,达到了11.4%。
 
对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认为,相当一部分考生选择考研都是出于就业的考量,但是伴随研究生规模的显著增长,研究生学历不再是“稀缺资源”。
 
“当初选择考研,主要是抱着‘读完研会更好找工作一点’的想法。”就读于北京某高校林学院的研究生婷婷向记者透露了选择考研的初衷,但是现在来看,硕士就业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身边的同龄人也有一些本科毕业直接选择就业的,有时候和他们聊天交流近况时,心里还是会有一点后悔”。
 
 
专业硕士占比上升培养质量要求提高
 
考研人数的“跳水”,与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相关政策及其动向也有关系。
 
一是院校招生结构发生变化,专业硕士占比提高,逐渐成报考主流。据陈志文介绍,自2020年起,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系列改革,其中学术研究生逐渐以博士阶段为主,硕士阶段则逐渐转向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就明确以“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之一。
 
换言之,虽然研究生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但是硕士增量主要是专硕。而专硕与学硕(即学术硕士)的定位不同,学硕注重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专硕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成本较高。因此,相对于学硕,专硕的学费普遍较高;同时,目前在就业认可度方面,专硕和学硕也可能因职业领域和具体岗位有所差异,比如在公务员考试中,学硕能够报名的岗位一般更多。这就成为了考研对考生的吸引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此外,院校招生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名校报考出现瓶颈,引领作用减弱。“近年考研报名人数虽然增长,但近三年著名高校的报名人数却呈现持平甚至下降,增长的主要以‘双非’学校为主。”陈志文分析道。
 
二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严格管控让一些人知难而退。“伴随对研究生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出现了延期毕业现象。也就是说,考上了,未必能顺利毕业,导致一些同学望而却步。”陈志文说。
 
 
考研报名人数减少不代表“上岸”变易
 
那么,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的显著下降,意味着什么?
 
“未来考研人数可能还会反弹出现增长,但过去五年那种高速增长大概率不再可能出现了。”对于“考研热”的“退烧”,陈志文持积极态度,“这是一种理智,更是一种进步,对研究生培养的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情。”
 
陈志文认为,前几年考研报名人数的快速增长,不乏盲目的成分。不少考生只是出于对未来的迷茫和就业焦虑“先报个名考研再说”,更有考生抱着“随大流”的想法,盲目报名考研。但伴随着报名人数的飞涨,缺考率也在显著增长,甚至出现个别考场缺考率高达1/4的情况。
 
那么,考研报名人数的减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张,是否会影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对此,陈志文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种报名人数减少更多的是挤水分。挤出水分后,真心热爱科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事实上,去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但完成考试的人数在增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这也表明,“考研热”的“退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并非预示着“考研红利期”的来临。另外,考研报名人数虽然呈下降趋势,对比2020年及之前的数据,考研报名人数绝对值却仍居高不下,同时,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上涨。换言之,“上岸”依然是件难事。
 
“尤其是著名高校的考研竞争,并不会因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而下降,仍然十分激烈。”陈志文建议,考生仍需摆正心态,综合考虑,不必盲目乐观。

免费教学更多>>

TCL 618开门红全线爆发,Mini LED产品夺得京东、天猫多项榜单第一 不吹不黑!红米K80怎么样?三个优缺点一目了然! 雷军官宣,小米自研手机SoC芯片即将发布 雷军内部演讲:小米要成为最安全的车 当今地球最牛的10个手机品牌排行榜,华为仅排在第8位! OPPO Reno14系列正式发布,创新人鱼姬配色,全系支持长焦实况 更大更沉浸 OPPO Reno14 Pro旗舰同源屏 OPPO Reno14系列值不值?看完这五点再说 MPV赢了,5月第二周MPV销量榜,腾势D9第1名、库斯途第13名 2025年最香SUV盘点!20万落地这5款,合资国产全有,闭眼买不踩雷 凯迪拉克ct5跌破二十万,18万就可以获得237马力的2.0T+10AT体验 新君越VS迈腾:B级车市场的“级别之争” 美系豪华真的更高半级? 蒙迪欧 VS 凯美瑞,2.0T 跑出 7.8 秒,家用省油都选它? 轴距超2.9米/或售15万元左右,长安启源全新轿车命名A06E 不到15万元的东风日产N7值得入手吗 广汽传祺新能源:颠覆出行方式的黑科技,绿色梦想的守护者! 北京发布十条长城自驾游线路 游客可深入体验长城魅力 售价24.99万元起,别克GL8陆尚开启交付,搭载1.5T插混系统 东风日产N7上市,定位中大型轿车,仅售11.99万起,高配续航625km 2025 款本田思域掀背运动旅行混动版首次测试:如此接近完美 丰田bZ大改款海外发布!四驱338马力5秒破百,续航505km能翻身? 比亚迪海鸥真实测评:7万块的“小钢炮”到底香不香? 奔驰真的比宝马高档吗?看网友的评论:引起万千共鸣! 2027年年内发布!全新宝马5系的谍照曝光 5414辆!奥迪A4L终端售价跌破18万,为何销量不增反降? 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与小米、零跑洽谈量产项目?零跑汽车回应“不予置评” ,小米汽车尚未回复 小鹏汽车登陆米兰设计周 宣布正式进军意大利市场 3分钟换电出租车司机日均多赚2小时 宁德时代、蔚来力挺 高压快充还好吗? 宁德时代携手长安马自达,首家合资车企用上“滑板底盘”! FF出大动作!全新MPV“FX Super One”曝光,直指RAV4,目标1万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