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比蔚来亏损更惨的汽车公司吗?
有的。
并且还不是造车新势力,而是我们熟悉的老牌汽车制造商。
日产汽车。
日产汽车2024财年预计亏损将超355亿元,这可比蔚来汽车还多100多亿。
要知道的一个情况是,日产在2023年还是盈利260亿的状态。
2024年这种亏损已经不能用暴跌来形容了。
日产怎么了?
一、全球市场的崩塌
日产的崩塌与BBA中国并不相同,日产的崩塌是全球结构性的。
先说中国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日产的表现非常糟糕。
2024年全年,日产在华销量只有70万辆,同比下滑12%,这已经是日产连续第九年下滑了。
即使这样,日产坏消息依然不断,2025年第一季度,日产的销量又下滑了27%。
卖不出车,产能自然就闲置了。
日产在国内的产能利用率只有40%,其中武汉工厂产能闲置率甚至高达96%。
多家日媒也在报道,武汉的工厂将于2026年结束生产活动。
要知道,武汉工厂可以满足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多种车型混合生产的能力,在日产的全球布局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种关停策略,更多的只会是迫不得已。
这就要说到日产的全球市场了,依然是全线发展不顺。
美国是除了中国以外,日产第二大市场,但由于战略失误停售混动车型,直接错失了美国混动市场43%的增长红利,之后特朗普政府又开始了关税政策,不仅直接影响日产1/3的美国销量,还会让单车成本进一步增加。
日产的欧洲市场受到中国新能源的冲击,销量也下滑了接近9个点;本土市场虽然销量还没下滑,但是由于与本田整并失败,正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东南亚市场也关闭了印尼工厂,产能和销量也进一步收缩。
日产没有好消息。
这种全线的崩盘,就是一场雪崩。
为什么呢?
二、日产的教训:电动化的失利
现在我们是可以下一个定论的。
日产之所以落到如此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错失了电动化转型的风口,最终导致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双重崩盘。
如同多数老牌车企一样,放不下燃油车的利润,又拿不出电动化的决心。
其实日产是最早推出纯电车型的车企之一,并且混动、增程、氢能源都在搞,说得战略一点是押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技术路线却一直在摇摆。
就拿中国市场来说。
轩逸卖得好吧?占日产在华销量的50%,日产在国内为了推纯电,直接魔改了轩逸,打造了轩逸·纯电。
由于是油改电,导致电池大大缩水,实际续航仅仅300公里,今年3月的销量仅仅13辆。
而日产自己主推的e-POWER增程式混动,不仅经济能力上落后了国产混动系统,然后又因为无法接入中国充电网络被排除在绿牌政策之外。
上个月,日产还召回了部分e-POWER车型,说明这套混动系统的品质还有待完善。
电动化失利,又想保住利润,日产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削减电动化研发预算。日产在电动化的年投入不足5000亿日元,仅为丰田的50%。
燃油车式微,电动化拿不出成果,这让日产陷入“越砍越亏”的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直到这两年才开始改善,有了一些自救计划。
去年6月,日产提出了“新奋斗100”行动计划,表示未来三年,东风日产计划投入超100亿元用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研发人员也将从现有的 1600人提升到4000人左右。
在产品规划上,到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其中包括前段时间发布的纯电轿车N7。
三、自杀式自救,牺牲利润换份额?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日产N7更像是自杀,而非自救。
单从产品来说,日产确实N7是一辆好车。
N7今年4月27日正式上市,这是日产基于天演架构开发的首款纯电中大型轿车,主打家庭用户需求,售价区间为11.99万-14.99万元。
如此夸张的价格加上日产的品牌力,N7首日订单突破1万台。
明明是一片欣欣向荣,那么为什么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更像是自杀呢?
日产商品规划总部副总部长尚顺事这样讲的:“N7是我们转型的第一款车,我们想通过给这辆车一个非常有诚意的价格,把我们失去了几年的东西全部找回来。失去了什么?客户,具体亏多少,我们不能说。”
对于日产亏损卖车,大家并不怀疑,毕竟N7的作为B级车,有着配置20万级配置,但是价格确实是10多万。
所以卖这个车,日产肯定是是亏钱的。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用N7来拼命搏一搏,通过低价的策略换取销量,然后让工厂以及运营跑起来,不至于再陷入各种停产的舆论风波。
但是这个怎么说呢?
先从市场现在市场角度来看,国内电动化汽车的卷是没有限度的,即使你现在靠着亏损可以完成一些销量,但是几个月后,其他的国产车企价格一下来,你日产怎么接招呢?
并且,其他车企大概率卖得比你便宜,甚至还有利润。